央视频《村超人物志》展现赛场背后的文化魅力
今年夏天,贵州榕江遭遇五十年一遇的洪灾,绿茵场被洪水淹没、赛事设施严重受损,受灾后的榕江县用最快的速度重振旗鼓,重燃“村超火”。9月8日,央视频上线了七集微纪录片《村超人物志》,展现了“村超”背后的人物故事,让榕江的文化魅力、物产资源和人文精神第一次被观众“看
今年夏天,贵州榕江遭遇五十年一遇的洪灾,绿茵场被洪水淹没、赛事设施严重受损,受灾后的榕江县用最快的速度重振旗鼓,重燃“村超火”。9月8日,央视频上线了七集微纪录片《村超人物志》,展现了“村超”背后的人物故事,让榕江的文化魅力、物产资源和人文精神第一次被观众“看
“每一针都是时光注脚,每一线皆为文化传承。”近日,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《锦绣文博专家讲——苗衣绣意,侗裳织情》专场直播在凯里开启,为民族服饰爱好者搭建文化桥梁,带领大家领略苗侗服饰独特魅力。
8月,“村超”全国赛激战正酣,刚走出贵州榕江高铁站,记者就感受到比赛的热度。站前广场上,五彩斑斓的足球造型石墩如列队卫士,迎接八方来客;街头行驶的出租车,几乎都贴满了“村超”的火焰标识,整座城市仿佛都在为足球而沸腾。难以想象,两个月前,这里经受了超50年一遇的
八月的清晨,微风和煦,阳光明媚。黔东南州肇兴镇纪堂村的风雨桥上,飘来清亮悠扬的侗家歌声:“三万初三,夜多嘎嘛,哇哇……” 循声望去,导游陆爱鹏正热情地教游客学唱侗族歌曲。他身着色彩明丽的侗族服饰,笑容满面, 在普通话与侗语间耐心地逐字示范、切换。
从古老织机到现代车间,从壮锦到侗绣、苗绣,柳州服饰产业的发展,凝结着柳州女性对文化的赤诚与创业的热忱。这些流淌在指尖的技艺,正经由一双双巧手,从古老的村寨走向广阔的市场。市妇联以“民T”为桥,搭建展示、竞技、交易平台,借网红经济赋能,让多元技艺成为文化IP与产
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,发源自隋唐的西安鼓乐以它典雅、古朴的演奏吸引了孩子们前来观看。演出结束后专家还向大家普及了中国音乐独有的传统“俗字谱”记谱方式和特色乐器。
大家一起参与,形成浓厚文化氛围,也能更好传承传统手艺。就如我们侗族象征团结和睦的传统纹样“三鱼共首”所启示的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我们的生活定会欣欣向荣
西江苗寨元素冰箱贴、蜡染耳钉、苗族头饰摆件……第二十一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,贵州之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精选的20多款文创产品吸引不少观众前来购买。